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
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
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环其东,漠水绕其西,乾陵玄宫即位于北峰之上。梁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文物保护
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5月1日,陕西省文物局《唐乾陵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正式开始实施。该办法对乾陵保护区内的土地使用、工程作业等行为进行了限制,并明确规定了赏罚措施。
2009年3月18日,中日唐陵石刻保护修复项目相关负责人就考古调查、环境整治规划、石刻保护完成情况和应用技术方法及其成果进行了汇报,专家组对该项目的考古调查、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
2011年1月1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调整周原遗址等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决定调整包括乾陵在内的11处2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2013年06月14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上报〈乾陵保护总体规划〉的请示》(陕文物字〔2013〕123号),原则同意所报乾陵保护规划和意见。
2014年4月25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呈报乾陵陵园朱雀门至陵山环境整治方案的请示》(陕文物字〔2014〕24号)。
2015年04月09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上报〈乾陵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的请示》(陕文物字〔2015〕67号),原则同意所报方案。
2015年3月30日,《乾陵保护总体规划》在陕西省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批准公布实施。
乾陵也是唯一历经千年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其地宫遂道编号刻字砌石已被发现,出土有细腰铁拴板、锡铁锭等,具有一般陵墓所没有的独特价值。
咨询电话:
029-88828166